禮貌和害羞無關

每次問學生你為什麼不

順口道謝.再見和對不起

看到人要打招呼

和人講話要看著對方

拿東西要經過人家允許

要用電腦要先問

人家寫信要回收到了

不小心撞到人要說不好意思..你有沒有怎樣

不要隨便開口要人家請客

要走過人家身邊時一定要說對不起..或是excuse me..

不得已要插嘴時..要說"對不起打擾一下..."

看人家拿東西要主動說"要不要幫忙..."和之類的

人家請吃東西不想吃也要說謝謝..

聽到人家對自己的讚美要說..謝謝誇獎

......

我很少婆婆媽媽的..也不太嘮叨

但看到這篇文章我隨手打就是一堆

老師都有教啊..(真的是老師在講你有沒有在聽)

天天不得已一直提醒一直念啊

但是...禮貌指數還是...低水平.!


問他們為什麼忘了禮貌

最常接到的回答是.

"不好意思講.."或"忘了"

這還算好

有的竟是大言不慚的說

"我天生沒禮貌.."或是"老人才會有禮貌..."


請.謝..對不起..有這麼難嗎


不懂!


新聞....

禮貌與否各地不同 同理心最重要


【中廣新聞網 】

讀者文摘針對全球三十五個國家地區進行實地禮貌測試,

結果台北人表現遠落後世界先進國家。

禮儀專家認為,禮貌的定義和民族、文化有關,

光從這次調查很難斷定亞洲人真的比較沒有禮貌,

不過最基本一定要注意友善的態度、體貼的行為,然後有優雅合宜的行為舉止,

這不是光靠學校老師教,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應該同步加強。(羅皓恩報導)

看到全球禮貌排名,台北人居然吊車尾,讓很多人都無法接受。

專業禮儀老師李昀表示,不可否認禮貌的表現有東西方文化和民族差異,

例如歐洲日爾曼民族很重視合乎情理的優雅表現,

但拉丁民族就比較重視熱情的表現,東方通常比較偏重生活規範,

但西方就比較偏重友善體貼,但無論如何,最基本的基礎就是同理心,

有同理心、就算不懂不同地區的禮貌規範,表現也不會太差。

至於如何進一步加強,營造有禮貌的社會風氣,除了學校教育之外,

李昀提醒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好的身教,

看到電視(新聞、網站)媒體充滿沒有禮貌的大人行為,

也要適時提醒孩子,避免讓電視教壞小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