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味到底是什麼我也說不上來
總覺得那是在異鄉飄泊多年的遊子才會明白的驚嘆
我知道家鄉味,也從料理鼠王的苛刻食評專家中明白真真正正有這麼一回事,
開始被家鄉味"籠罩"是從大二住宿開始
那時還有很長的春假
每回春假回來,住在中南部的同學
都會帶一堆"家鄉味"來交換
大約都是肉圓,肉粽,麻糬,或說不上來各種小吃,
常常都是好幾個房間交換來交換去
活像是個美食嘉年華,
因為我是司機,很多人會靠我載上山載下山
於是那些小吃美食都是他們一定要進貢的替代車票(哈哈我可沒逼他們)
最好笑的是,吃完後的幾天之內,這些同學總會在私下問我
"是不是我家的最好吃?"
這個問題,對我而言比說謊打草稿還難,*("說謊不打草稿"比較不難)
原因是,我真的覺得每個人家裡的東西都超美味的,
尤其是當同學一再強調是媽媽親手做的時
又好像被擠得超難看的食物外表,
也都得因路程遙遠的高難度而無限加分,
我那時還小(和現在比起來)
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我說"你的最好吃"時,
會讓她們彼此以食物為主題聊開之後
說我虛偽,因為我對每個人說的都是同一句"你家的最好吃"
很冤,真的是每家都是最好吃的嘛.....(無言)
等到漸漸長大,
才明白自己的"虛偽"原來是其來有自
我思考和觀察的結果是,
這些會為了是不是最好吃的口感來問我的人
其實都是媽媽很會料理,
或是說,會在過年過節時做些小吃點心
這些美味就是同學從小到大的成長滋味
一點一滴的植入她們的味蕾
從此不知不覺被定型,
於是總覺得自己媽媽是點心界的超級達人,無人能比,
這樣就很容易解釋為什麼我覺得每家的口味都好棒
因為我媽根本不包粽子不做饅頭,什麼麻糬,水果酒,醃什麼瓜,,什麼都沒有
我的家鄉味是在台北的某家店
今天巷頭明天巷尾
後天去新開幕的店排長龍,
我的口味征戰四方,何來家鄉?
當然我的味蕾就毫無防禦能力,
一交戰立即淪限陷,馬上成為別家媽媽手藝的俘虜,
顯然飄泊味對上家鄉味
完全不敵!
這幾年來因為移居此地,
我以為"家嫏味"可能會變成天母的某家店名,
而且只會更甚
但奇怪的是,每隔一季或半年
他們父子女三人總會想起我公公老家"雲林"的家鄉味
兩個小鬼超愛吃他們嬸婆做的肉粽,台式蘿蔔糕,種的楊桃
還有一個充滿牛糞味的小市場中,一家叫做阿火肉圓的魚丸湯加肉圓,
我對於他們三人像候鳥遷徒般規律的思念起家鄉味頗為驚奇
原來,老廖的家鄉味會遺傳
而且比我的"新店嘗鮮"還更影響兩個小鬼
到雲林,總得三小時上下,
為了那一口肉粽,肉圓,
不辭舟車勞頓,
看到那家不起眼的店
有支可愛的叉子,
招牌簡單至極,魚丸湯和貢丸湯一碗十元,
還有嬸婆把點心端上桌的靦腆的笑容,
這是家鄉味.




這店裡的那支叉子也是他們父子女依戀的家鄉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