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請你)吃個飯>這句話,已經變成朋友間的慣性開場白或結語

我不喜歡這句話

原因一是我喜歡K歌

只要K歌就能吃到飯

而且,只要有歌唱

有沒有飯吃,或飯好不好吃都不是我的點

原因二是

主動說約人吃飯的人

不是忘記

就是無法喬時間

再不然就是非常久

我還是喜歡那種"擇期不如撞期"的快感

當下能把握住的感覺,那種動力才實在,那個溫度才夠熱

我一通電話打過去,能不能唱歌,現在,

朋友說OK,然後就走,我非常爽她懂我喉嚨癢的點

又一通電話打來說,餐廳今天三人同行一人免費,要不要殺去

雖然比K歌沒吸引力,但至少,也軀動了我及時行樂的引擎,現在不樂何時樂?

從銀行出來,我看見陽光刺眼

想起歡樂無比的光華歲月

兩通簡訊,約了人妻,直抵新莊

吃飯聊天喝茶,加上很魔鬼的派克雞排,整個很臨時

都是當下的邀約,我樂到爆

互動是一種緣,我喜歡那種"太臨時"的挑戰

挑戰和朋友之間的時間緣份和行程空檔

無也好,有最讚,想起誰就是一通電話和簡訊

其他的都不設限,也省去時間上優先順序安排什麼先什麼後的慣性

想約就約,比"下次約吃飯"好很多...'

雖然失敗比成功的經驗多,但成功時的喜樂卻能更持久

我一向被列為衝動冒失鬼(好聽是行動派代表人)

但我覺得想念和見面都不用客氣....更懶得在後面的日子中等待

或是分不清是不是藉口的道歉

也許大家都在江湖上混久了

以至於總是不知不覺在場面話中穿梭而不自覺

不自覺的用約不到的邀約來佯裝自己心裡可能有對方

而且佯裝依然熱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