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考完
轉學生一枚
終於輪到我了
我把我知道的轉學原因告訴三個同事
妙的是三個同事都覺得
事情不單純
她們都說
一定有背後的原因.

一個家長來找同事說了一整節課
有哽咽有不解有輕嘆
繞來彎去就是把上次講的再重新回鍋一次
有點把同事當心理師的感覺
大概很接近疲勞轟炸
媽媽說她已盡力
但孩子功課不見起色"如何才能前五名"?
媽媽對孩子的超級肯定,超級信任,
但對於功課不按時教卻有無力感
父母在面對自己的骨肉時
總有盲點
如果她期待孩子成就指數90分,自己也許負責30分,
其他60分要一個面對30個學生的老師來補上
這怎麼可能?
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十穀饅頭是我這個月的中餐
兩歲孩子拳頭大的饅頭,我中午嗑兩個,
覺得滿意和飽足,
不用猜測背後原因
我直接講,因為好吃又簡單,不用洗便當盒,
我每次去買時
都會和一個正在數落她孩子老師的女人巧遇
她的內容大概都是向老板埋怨她孩子的老師
"哪有一個老師要孩子背解釋一字不漏的背,錯了還要罰寫"
"出那什麼題目,連我都不會"
"回家數學都我在教,老師到底在幹嘛"
"我孩子說他有問題時,老師都不教他"
"聽說那個英文老師沒有出過國,台灣腔很重"

用這個邏輯下來
下次可能埋怨老師沒有在下課勸她去看綠樹讓她有好視力
也可能在長大之後埋怨老師沒提醒她去開戶讓她從小建立理財習慣
十穀老板每次聽到這些有的沒的都很無奈,
但一看到我超開心,有點被我解救的意味
(當然老板不知道我是老師一枚)
(也不知道自己每次都那麼巧被一枚老師解救)

「老師」好聽說法是一種值得令人尊敬的清高職業(清高是因為沒什麼錢)
但那可能指的是國中以上的老師或教授以上的
小學老師
只是學名,
"帶小孩的"才是大多數家長心裡對小學老師的想法吧
全民公投一下
大概只有少數人會覺得小學老師是專業人士
而那些少數人,可能是小學老師自己投自己
哈哈

站在教育專業角度
除了教導學生之外
還要有本事為家長排憂解慮
當家長眼中優秀的孩子成績不好時
你所能說的是加油再努力,潛能尚未發揮
再怎樣你都不能實話實說"你的孩子不是讀書的料,他的腦筋實在不行"
你怕真相是刀,刀插見血,血流如注,
你也不能說班上有多少人可以達到高標
因為那樣也是不夠專業,沒有尊重個別差異
說別人可以達到高標準,正是拐彎罵那個氣極敗壞家長的寶貝不夠優
你左右衡量
心中的話還是不要說出
免得傷了家長
而且,萬一這個學生長大後又是一個發明大王愛迪生或是游泳巨星菲爾普斯怎麼辦
於是
小學老師為了以和為貴,完全正向鼓勵
只好多說好話,配合家長的演出,
背後的原因
不是真的要孩子多麼長進或傑出
而是怕真相刺傷了對孩子過度期待的家長
讓他難過

有幾次經驗,你覺得自己手中掌握明明是一砣爛土
無上釉,更別說經過高溫燒窯的烤驗,
卻要被催眠是一件鑲上金邊舉世無雙的藝術品
你有責任要將之保存在定溫和定濕度的優良環境下
並且要專心的小心輕放
無怨無悔,有功無賞打破要賠.

家長有心培養孩子是件好事
畢竟那是未來的競爭力
但是,小學階段各種發展都在起步和統整中,
有些孩子先發展體力,有些發展智力,有些先發展創造力,有些先發展社交能力
有些先發展領導能力,
這些天賦很難量化,而且更難在一張紙上測出
孩子一歲時你曾擔心未開口說話會不會遲緩
兩歲時你曾擔心他為何他尿布穿得比別人久
三歲時你曾擔心他為何還數不到10?
四歲時你還懷疑他有沒有可能是色盲?
當家長會不會太累了?
家長知道有非洲飢荒,知道有因戰失學和弱勢族群的小孩
家長也知道要教導孩子惜福和關懷
但孩子回家後,很少被問到"你今天幫了誰或誰說了好話有好品行讓你學習"?
往往都逃不過"你今天數學考幾分"或"何時考試?"
家長的問話是另一個型態的價值觀灌輸
從此以後孩子知道高分是人生目標
因為高低分而患得患失
注重成績無罪,求取成就感也合理
但有沒有可能放在第三或第四順位?
"說明"孩子的階段狀況是健康的親師交流
但想要從老師處覓得萬靈丹或為自己的失落解套就教育是盲點
家長用自己的焦慮去綑綁孩子,質疑老師,
背後原因是什麼?面子嗎?
家長在過猶不及的戲碼中擺盪
該在乎的(常規與合作欣賞的好習慣建立)你嗤之以鼻
而不該太在乎的(考卷上那些被紙張範圍侷限的分數)卻分分計較.
家長質疑老師的專業,說孩子考不好是否老師教不好,不夠關心?
老師說教育不就是"愛"和"等待"嗎?
家長的焦慮被自己合理他說成"關心小孩",但對孩子的關心成份中
完全看不到真愛和等待,只有阻礙和戕害.
請家長接受自己所看的到一切吧
你輕鬆以對喝杯咖啡,帶孩子到戶外走走,
說不定你會發現孩子會講一個很好笑的笑話
或唱一首很好聽的歌呢

你的孩子成績普通一點,但是善良懂事,有幽默感
有什麼不好呢?
杰倫說
"追不到的夢想換個夢不就得了"...
你一定沒有唱杰倫的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