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筆記隨意摘 (6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真是好好看好過癮的片子
只能說餘韻永存..回味都很過癮
不是只是嘻哈對探戈那種表層的對話
其中更有種族,世代,文化,音樂各種嚴肅主題的輕鬆對待
杜蘭先生是一位國標高手
本身因為西法後裔,,會六種語言
陰錯陽差接觸了社會底層那些成天混的留校察看的孩子
他用自己的專長強勢又引導並重的感動這些半大不小鬼靈精怪的學生
故事結構雖然很像什麼"放牛班的春天""音樂班的春天"
中心思想都是強調"化腐朽為神奇"
但因為探戈和嘻哈兩大舞國門派
在劇中不斷互相撞擊
兩種舞又都是我極為迷戀的舞派
兩種配舞的音樂都是刻痕頗深的印記
這樣一來一往.一性感一解放
探戈線條美.情感狂野又兼具極度性感的美好
嘻哈隨性自我.有主義才有舞步
弄得我看電影時好幾次起身跟隨劇中人起舞
好幾次倒帶不斷欣賞精采片段


編劇的對白設計頗有意思
杜蘭先生西裝筆挺第一次和中輟生見面時
學生竟然問他是要參加喪禮嗎??(原來西裝有這麼重要的原罪)
杜蘭先生展現紳仕風度為所有的女士開門時
也被學生奚落"把不到妹..因為太多禮(原來禮義廉恥是這樣不見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
在練舞過程中
由於朝夕相處,,近距離接觸
使得班上一個超會把辣妹的學生
"不小心"愛上了軀體龐大的大象妹舞伴
他跑去和杜蘭先生告解時最好笑
"我...不知道在哪一秒突然對她有了感覺..我真的好害怕.."
(他不能相信自己會愛上這麼抱歉的女生...)
我簡直快笑翻了
原來國標舞的功能這麼大..
跳舞就是快樂..不騙你!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D顯然不喜歡這部片
但我超喜歡
我打91分
因為很冷,因為很難,因為殺死我很多腦細胞
我看電影總愛和自己不斷打架征戰
從某些生活片段和價值觀
還有自己的喜好
不斷很辛苦的組織
我可以不看影評就先看電影
(就像我不看樂評要先聽音樂一樣)
如果我的生命已經被一種模式驅使了(或詛咒了)
在藝術的聲光中
我一定要自己來感受
(當然有時會被騙)

打91分的原因是
主角菲利浦西摩霍夫曼 (他有演過我愛的冷山)
超搶的!超讚!
還有..他良知與內心的掙扎
到底要幫兇手請律師
還是為套出真象為自己的小說寫結局
一直在不斷搖擺
選了一邊就放棄了另一邊
這是我一直在糾葛的人生大事
哀的是
他讓他的兇手朋友上了斷頭台
或許卡波帝也讓自己上了斷頭台..

劇情;
1959年11月,楚門柯波帝,美國文學史上最具爭議性的同性戀作家,
無意間在紐約時報看到一則駭人的滅門新聞-堪薩斯州一個寧靜小鎮,
一家四口被冷血的殺害,無一倖免,這則新聞吸引了楚門柯波帝的興趣,
他說服紐約時報的編輯,讓他前往採訪。
稍後兩位冷血兇手被捕,
坦承他們與被害人毫無關係,
竟然可以為了搶不到100塊美金而動手殺人,極端殘暴。
柯波帝在採訪兩位兇手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兩人悲慘的童年,
與自己從小因為可笑的娃娃音、同性戀身份、和驚世駭俗的言行,
在成長過程中遭受社會歧視的處境,有幾分相似,
不禁同情起兩人的遭遇,
他開始懷疑自己能不能抱持著超然的態度寫完這個故事,
他在良知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立場間掙扎,
他的故事需要一個結局,而最完美的結局,似乎就是把殺人兇手送上絞刑台……。
最後兇手伏法,柯波帝也完成了他的曠世鉅作「冷血」,
這部小說成為美國文學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但楚門柯波帝也沒有再發表過任何作品。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打80分
因為我只看了三十分鐘..哈哈哈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要考英文
所以要一直看片子一直看

這部片我就喜歡
我打90分
只是故事為了要平均分配三個男主角的戲份
以致於在當警察西恩那一部分
弄了個離家出走的妻子在遠方要說不說的段子
那邊感覺有點多餘
還不如多著墨在案情的張力呢...(硬要批評就對了)



每個人在在童年時
多少有些解不開的疑問或陰影
你以為那是過去
以為時間點早已過去
以為它只是生命中上了鎖的一個匣子
而事實上
他像蠱一樣
就有辦法在不對的時間不對的地點
抽動你的神經
左右你的言行舉止
要做影片人物分析的話
這部片子真是一個大寶庫
有的解的

三個主角飆戲飆得很徹底
可能和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本身是個硬底子演員有關
超會導的
表情帶著對白
對白帶著語調
有種受不了的張力
看他們演戲不能故意分成學院派或自然派
總之是有難以言喻的舒暢
(難怪Sean Penn會以這片得到2004的奧斯卡男主角..實至名歸,
甚至覺得他某些角度有點像AL Pacino)


朋友都知道我看電影只看歐美片(因為深刻)和動畫(因為好好笑)
最近因工作需要還有某些不得不被逼看的機會
才接觸一些亞洲電影
但也不知我中了歐美電影的毒太深或是怎樣
就覺得...還是歐美片好看(歐片有時又更細緻更深刻...)

但人不能這樣,要有包容的觀瞻嘛!

以下是劇情

神秘河流是根據丹尼斯.萊漢(Dennis Lehane)的暢銷小說改編,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以本片在今年戛納電影節上榮獲「金導演獎」。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曾經是著名的西部片電影明星,
年逾花甲的伊斯特伍德開始當起導演,
並展現了不凡實力,
《神秘河流》劇情緊張,充滿懸念,
演員對人物複雜性格的準確把握為觀眾營造了一個痛苦而真實的感情世界。
影片講述的是,
三個童年時的好夥伴吉米(西恩.潘、Sean Penn飾)、
戴夫(提姆.羅賓斯、Tim Robbins飾)和
肖恩(凱文.貝肯、Kevin Bacon飾) 在街頭嬉鬧時,
在水泥人行道上刻上各自的名字以祝福友誼天長地久,
然而戴夫因被綁架而未能將自己的名字刻完整,這也為影片的發展埋下伏筆。
戴夫在被綁架中受到性虐待,
回來後判若兩人,三兄弟的關係也因此疏遠,
戴夫的人生也就此改變。
幾十年後,三個男孩長大成人,
各自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較少來往,
直到有一天,吉米女兒被謀殺的慘案將三人再一次聯繫在一起。
但是也造成了三個人再一次無法彌補的遺憾..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最近要考英文所以要一直看片子
看英文片...哈哈一直要這樣講
才會給自己壓力

自由或度我打81分
由喬·羅斯 Joe Roth 導演
由塞繆爾·傑克遜 Samuel L. Jackson (Lorenzo Council )
和朱莉安·摩爾 Julianne Moore (Brenda Martin )主演
主要是看了這兩個演員
所以我有所期待
但劇本寫得不好
包裹不佳
以致於有時角色的反覆的不夠懸疑(或許導演也該反省)
不過Moore實在很會演
為本戲加分不少

劇中也因種族問題而布置一些擦搶走火
但是比起Crash..(衝擊效應)
我覺得自由國度就遜掉了
不知為什麼百事達的店長要推薦我這支片..
不明白?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最近要考英文
所以要一直看英文片
不斷看

這部片是2004的片子,我給89分--算是很喜歡的囉
有些影像的背後意義很有價值
我自己又只會胡言亂語
所以嘛就用一紐約時報的譯文細細拜讀
文章引用自http://iwebs.url.com.tw/main/html/lipo1/1053.shtml

衛斯理學院與電影
蒙娜麗莎的微笑

賴明芝/編譯


在 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 Mona Lisa Smile)中,
飾演於1953年到衛斯理學院(成立於1870年3月17日)教書女老師的茱莉亞‧羅
勃玆,看起來比較符合19世紀女子精修學校(finishing school)的味道,
反倒是與20世紀的高等教育機構有種對不上的的感覺。
茱莉亞‧羅勃玆飾演的凱瑟琳‧沃特森(Katherine Watson),是個代表未來的角色:
一個講求自由精神的加州藝術史學家,同時也是女性主義的先驅者。
在沃特森短暫停留於衛斯理學院的那段時間裡,
她公然反抗校方思想偏狹頑固的行政管理階層,
並打開學生對現代藝術的視野,及激發她們的潛力與生命的可能性,
而超越追求文憑的層次。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接受了適度的課程與訓練後,
沃特森實現了母親的夢想,她獲得一份為期一年,
在波士頓郊外的工作機會:到美麗、優雅且具有相當歷史意義的衛斯理學院教書。

花了大概一天的時間,渥特森就發現,衛斯理學院是個嬌生慣養千金大小姐和蜚語流言的大本營;
儘管有相當的學術水準,該校的運作仍然像是上流社會「太太」的培育訓練學校;
衛斯理學院的校長受到保守捐款者左右,此外,沃特森系上的同事又很迂腐遲鈍( musty);
她的學生全都是白人,而且大部分的人看起來就像是西維亞‧普拉斯(譯註1)在年鑑上的照片,
這些學生把沃特森當成局外人、社會下層的人看待。

沃特森和孤癖的南茜住在一棟風格相當隨意的房子裡,南茜教的科目是教育、
家政和「儀態」,
如你所知,就是如何以優雅的姿勢上下車、
如何為一場正式的晚宴擺飯桌,
以及如何安排客人的座位,藉此幫助丈夫的生涯發展。

這部電影關於衛斯理學院的描寫,很不幸地,
是採取負面的角度。
儘管學校的任務是提供年輕女子接受第一流的教育,
但從 1950年代開始,
衛斯理學院已經變成很奇怪、感覺很落後的地方。
而且,不單只是衛斯理學院如此而已。
回頭看 1950年代的女子學院,
就好像進入一個如此異化、如此著迷家庭生活,
以致於感覺有點瘋狂的世界。
學校護士因為給想嘗試性愛的吉賽兒一個子宮帽(diaphragm)而被開除,
這種事情居然被人接受;
在麻州,直到1972年,未婚女子使用子宮帽作為避孕措施乃違法的行為。
衛斯理學院的傳統包括「擲環競賽」( a hoop race),
賭賭看誰會是第一個結婚的人;至於那些已經踏入婚姻者,
賭的是誰會第一個生孩子。
這些慣例都可以在電影情節中找到,
觀眾可以從中了解1950年代美國文化如何對待年輕女子,
使其成為端莊賢淑的成熟女性。
實際上的氣氛甚至比電影情節還要不可思議,更為貶抑。
舉個例子,電影沒有提到讓人感到丟臉的裸體照——
每個大一新生都為了「優生目的」( eugenic purposes)而拍攝這樣的照片;
電影也沒有提到定期舉行的婚姻課程;
衛斯理第47屆畢業生卡洛琳‧海布倫(Carolyn Heilbrun)這位女性主義者的回憶中,
一棟圖書館建築的題詞,亦沒有出現在電影裡頭。
現在這棟圖書館已不復存在,
當時刻在牆上的文字是:「她的聲音永遠都是這麼輕柔、溫和與低喃,這是身為女性相當出色的優點。」
其內容並非對該位女性的學術成就表示讚美,
而衛斯理學院這種題詞內容在當年是相當典型的。
回到沃特森的家鄉,米爾斯學院(Mills College)
的標語是:「我們不只將女性教育成學者,同時也使其變成為人妻,為人母者。」

對於衛斯理學院的光榮歷史,《蒙娜麗莎的微笑》這部電影的情節,
簡直是個讓人感到可悲的退化;該校早年一直是相當激進的。
衛斯理學院本來是想憑著尖端的科學實驗室和嚴格的課程內容,
成為女校中的哈佛大學。在非宗教的女子大學裡頭,
衛斯理學院的建校章程( charter)裡頭明文規定,
要任用女性擔任校長,所有的師資也都是女性。
《美麗的亞美利堅》(America the Beautiful)
的作者凱薩琳‧李‧貝茨,在該校任教(譯註2)。
除了貝茨之外,於1946年得到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
及社會改革者愛蜜莉‧格林‧巴爾奇(譯註3),也任教於此校。

《沒有亞當的伊甸園》( In Adamless Eden)這部作品,
將衛斯理學院的教師描繪成「一件緊密的針織衣服」(
a closely knit),由一群卓越的女人所組成的女性主義份子社群,
其大部分的成員都是單身狀態,
而其中不少人將中產階級的優雅與進步的行動主義這兩種特質結合在一起。
在1912年,也就是女性贏得投票權的前8年,衛斯理學院的數學家艾倫‧海斯(Ellen Hayes)
是社會主義黨麻州州務卿的候選人,
她與另外一位英語教授薇達‧舒德(Vida Scudder)遭到波士頓的媒體痛批,
因為她們煽動罷工的「勞倫斯牛奶工人」(Lawrence mill workers)。
對這些學術界的先驅者而言,教育也許能使一個結了婚的女人更增添光采。
事實上,他們大部分的努力是用在反駁數個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醫學理論,
這些理論認為,教育女性會造成不孕症( infertility)以及精神崩潰。
衛斯理學院的畢業生應該要發揮所學,成為學者、老師以及改革者。
像其他7所姐妹校的畢業生一樣,她們比其他的女性更不可能走上結婚或是生許多孩子的人生道路。
到了 1920年代,早期的師資已不復存在;好幾年下來,
她們所體現的女性主義一直遭到非常強烈的反對攻擊。
菁英階層的白人女性拒絕婚姻,而且,
許多的家庭遭到「種族自殺(譯註4)」論調者的抨擊。
渥特森時代的單身女性如果不是徹頭徹尾的女同性戀,
就會被人說成她在「性事」方面有問題或疾病,
但這些女性如果身處於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會因為對性冷淡而受到讚揚。
衛斯理學院對這個改變的趨勢所採取的部分回應是,
聘用已婚的男老師,即使大部分一流的男性師資並不把女校的教職放在眼裡;
尤有甚者,這些原本就不多見的教職被男性瓜分後,
並沒有在男校或是男女合校的學術機構中取得平衡。
弔詭的是,這些女校一直鼓勵女性想像自己是真正的學者和知識份子,
但他們卻以聘用可能能力較差的男性師資、歧視這些能力很優秀的女性學者收尾。

衛斯理學院最初的使命,多多少少可以在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中隱約瞥見。
劇中的開學典禮就是個例子。當學生會主席向冷漠以對的校長大喊「我是女性的代表」的時候,
頭戴彩色邊呢帽的各班級,群擠在禮拜堂的門外。
衛斯理學院校長的角色是由瑪莉安‧薩德斯( Marian Seldes)擔綱,
她高雅的形象,以及優雅的合身套裝,喚起上一代女性的膽量與勇敢。
她很像是年紀比較大的凱瑟琳‧赫本,不耐煩地去監督一群活潑又有生氣的桃樂斯黛(譯註5)。
渥特森這份教職並沒有維持很久:校方無法應付一個會鼓勵學生去思考、感受和質疑自己的教授。
她離開後,留下一群生活已被改變的學生。耍手段的「蜂后」貝蒂(克麗斯汀‧鄧斯特飾)
將自己從她糟糕的家庭中解放出來,並且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害羞的康妮(金妮佛‧古德溫飾)有了自信,去追尋她想要的男人;
好學用功的瓊安(茱莉亞‧史戴兒飾)選擇了居家生活,但她是經過深思才做出決定的。
身為觀眾的我們明白,
渥特森的敵人自有歷史評價:在《白手套的反抗》( Rebels in White Gloves)一書中,
瑪莉安‧霍恩(Miriam Horn)以「樞紐的」(pivotal)一詞形容1969年那一屆的學生,
前美國第一夫人希拉蕊‧羅德漢‧柯林頓正是其中一人。
婦女運動、性革命與反戰運動同時發生,帶給女學生新的權力觀和自由觀。
當可以上醫學院的時候,誰還要「美姿美儀」?

這就是當今衛斯理學院的反射,該校因為變成女企業家兵團而相當出名。
如果渥特森學生的後代也選擇念衛斯理學院,她們會發現,
這所學校和渥特森當年教書的環境相當不一樣,而是渥特森上個世代的貝茨及其同事,
所認同的那種風格。賭「擲環競賽」的遊戲依舊存在,只不過不再比賽誰先結婚生子,
而是誰會先得到她想要的東西?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

      

譯註 1
Sylvia Plath,1932~1963。小說《瓶中美人》的作者,生於美國麻州,為著名女詩人。
譯註 2
Katharine Lee Bates ,1850~1929。
《美麗的亞美利堅》是首相當廣為人讚美的詩,創作於1893年,並於1895年發表於《公理會教友》雜誌上,經常有人建議將之取代美國現行的國歌《星條旗》。
譯註 3
Emily Greene Balch,
美國女社會學家、政治學家、經濟學家與和平主義者。她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
為婦女爭取和平運動的領導人。1964年與J.R.莫特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譯註 4
race suicide,
比方說,很多的白人女性不願意生孩子,就會造成白人的滅絕。
譯註 5
Doris Days,美國二次大戰後的爵士樂名伶,
影歌雙棲,曾主演希區考克電影「擒兇記」。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就是給只敢半使壞的人看的(嚇嚇那些偷情又有沒膽的人)

(所謂的"不忠"只淪為立場不同相對的指責..不在我想法範疇!)

想法有幾個:
第一電影的教訓意味太過濃厚意念處理過於殘暴!
不管是已婚男或已婚女從頭到尾都應該有一種"被威脅"的窒息感
第二就算是外遇也要來個"門當戶對"--千萬不要一方已婚一方末婚
只要都是已婚,也較能體諒彼此..哈哈(就算是犯錯也要有點物以類聚的美好..)
第三外遇或出軌或玩火..不管..
反正雙方激情要相當,,否則玩不起來!(這需要有量表來計量一下)
第四遇到事情一定要報警
因為老天爺或幸運之神絕不會常常站在你這邊
(更不會像Charles 一樣..還可以用槍報了仇,去了指紋,
最後又拿回自己被騙的錢..只有電影才這麼戲劇化)
第四不免猜測導演是否被另一半不忠實的對待過
否則又何必把揭穿詐騙的場面搞得槍聲大作,如此血腥,
感覺上就是用大銀幕來做警世醒語
讓我不免想起有個調查說美國有超過四成以上的丈夫做完愛之後去的地方是家
要教訓可以啦..不過真是太血腥太血腥....這麼高的比例所以要用這麼大的場面嗎?
第五其實導演也很用心在做梗想讓大家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不過..有個地方露饀
因為Lucinda沒有秀出她老公的相片只秀出她女兒的相片
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搶匪和她同夥..,
而且這個名字感覺上也不太是白人名..(後來果然是個黑人)

外遇沒好下場這種警世片
每隔幾年都會來一片,尤其是美國片
或許本意是要結婚族乖乖的安於室
不過我想這種強硬直接的表徵
只不過是讓末婚者怕麻煩.更不進入婚姻這個已公認的巨大墳墓
要不然就是讓在婚姻中搖搖晃晃的每艘船
停止載浮載沉
有魄力的終結有法律保障卻保證不了什麼永遠的婚姻哀歌吧
還有.當社會制度走向婚姻即將成為笑柄的時空
說不定只剩世界各地強烈要求立法通過同性婚姻的同性戀人
獨撐起這面看似美麗的婚姻大旗吧

人是看透了什麼或屈服了什麼.有時連自己都不明白!




我只是愛隨便寫寫,看看就好啦..沒那麼深層!
一天到晚都在挑戰自己原先的想法



對了,還有一件最神的事
我最近讀ADVANCED有讀到Tape 1 Diabetes各種症狀
結果電影中的小女兒ANN竟然就是這種病的患者
還真巧!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笑到想撞牆
不過還是比不過那"美國派"的經典
美國派是青少年懷春版
四十處男則是中年版
在美國這種社會
若不把妹就是gay的二分論中
那種精神重於肉體的人類真是被整慘了
到底朋友是真幫你還假幫你不清楚
說不定看笑話的成份多咧
好好笑!
我喜歡看笑到爆的片子..要不然就是難到看不懂的那種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30 Sun 2006 13:17
  • 面子




這部片子也是超級好看
應該可以當做闔家觀賞的佳片
哈哈!

人為什麼喜歡把自己畫圈圈
我是上流圈,那你就是下流圈
我是知識圈,那你就是勞力圈
我是正常圈,那你就是不正常圈
一概以自己的觀點去看周圍的議題
有了自以為的圈圈或世界
才有所請謂的面子問題
而且也間接的剝奪了少數的人的人權與快樂
如果你真愛的家人
不是隨口說說的嘴皮愛
照理來說
就該平常心的去接受一切發生的事情
還好.這部電影最後是很放的.很自然的走著
是很好的結局,,針對電影中的ENDING
(當然啦..我一直很為劇中人物慧蘭(陳沖)擔心,那個小男生能愛他多久..)
(不過.反正我也是及時行樂的人.有過曾經至少勝過完全沒有嘛..祝福她囉)

人類有時也很自限
處理完了宗教種族戰爭的問題
又要面對性向的問題
好像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好像是蘇軾)
他說如果你心中是屎。。你看到的也都會是屎!
哈哈,,又直又好笑!
有些沒小孩的人會說如果他的孩子是同志
他會接受
問題是他根本沒孩子
人都是這樣的啦
別相信那些滔滔不絕的人
有時他們以為自己在建築一座開明城堡
其實只是一個更大的狹隘圈而已

教授家就都該是良家婦女(陳沖)
離了婚的女人又懷了孕
就是敗壞門風
對於上一輩的期待
她已被限在框中
但她一開始也拿差不多的框來框她的女兒(楊雅惠飾)
希望她能接受異性的感情,不斷安排不同的男生見面
但終究還是無法
人和誰投緣和誰契合
真的無關旁觀者的事
加諸與外力.恐怕只是讓人更反彈

我很喜歡其中一句對白是
老周對慧蘭說"我已經喜歡妳十五年了.."
真是超感動
暗戀十五年..哇塞..飆淚
導演薇薇安和小薇的十年前邂逅也是有一種指標
或許是教育我們
就像左撇子和一些天生才能
這種同性的情愫.
也是與生俱來.不必"矯正"吧


我比較自豪的是
也不知是哪來的直覺和第六感
在陳沖懷孕時
我就猜到是那個不斷送藥的年輕小子小余了
(雖然。導演一直處理成讓觀眾以為小余暗戀小薇。。但我沒被導演騙過哈哈)
說實在的
看戲都很容易
在戲裡可以天時地利人合,自由自在任憑自己穿梭
一下子當媽
一下當女兒
一下子把自己變主角
一下變導演
一下子抽身變成旁觀者。。找找碴!
不知是自己的人生被電影消費
還是如假似真的電影消費了我的人生
我也不知道
只是一直在想
如果片子中的隨便某個情節
在我的人生中跑出來
不管是當主角和配角
不知親朋好友會怎樣
以前說我屌的人
不知會拿棍棒追打我
還是會為我提前寫墓誌銘。。哈哈!

反正很好看就對了
我也好久沒做驚世駭俗的事了
找一天也來做做哇哈哈(找死吧!)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是一個看講究頭銜的時代
我先來說說這部片的來頭
入圍2005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入圍瑞典Guldbagge Awards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
雖然沒有得獎啦
但總是有被青睞的好片

如果不說感想單純用解析的角度來看的話(比較少評論從這裡切入)
導演的手法也是透過一連串的反差布置
來為這種小小成本的電影提味
首先是極冷的瑞典小鎮來了個對音樂極為”狂熱”的養病指揮家
再來是小到隨時可以解散的唱詩班來了個”響譽國際的”的大指揮家
接著有熱情主動敏銳的蓮娜和對幾乎可說是”愛無能”指揮家的對話
再來是有天使嗓音的加布列爾卻遇上完全失去理性而有暴力傾向的老公
還有一堆表面上稱兄弟姐妹
卻從來不會彼此發生的難題兩肋插刀
只在旁邊袖手旁觀
還有一個道貌岸然的神父
卻在私底下也會以成人雜誌助興
那麼真實又那麼接近

不知道這部片子是否有要向虔誠的教徒下挑戰
但所有的風平浪靜原來都只是假象
在上帝面前
誰都在裝乖
裝神聖
然而妳真的被騙了
妳真的被打到體無完膚
你的教堂真的沒人來坐禮拜了甚至來唱詩班的人比上教堂的人更多的窘境
上帝永遠不會出現
然後你還得安慰這是上帝精心安排的懲罰
為的是要給你力量

我覺得這部片子處理的好有處
一是在最後
大指揮家死在音樂廁所的電暖器上
頭上的血不斷狂流
但耳朵卻聽到他所指導的那一個
原本問題重重最後卻統整起來的小唱詩班
傳來的那個天籟之音
還有一個是
我們以為比賽場合會因指揮家遲到而停擺
卻在知智障者托爾的無心插柳,發出了”啊。。。”
那一股美好低沉的BASS起音
將整個快要不耐快要鼓躁的會場
安置在意想不到從每個人內心出發的
天堂之音,全場唱詩班的共鳴!
最後這段音樂雖然沒有詞
但道盡一切
說明了所有人內心最最寧靜的天堂!

夠感動!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看!
超好看!女主角和男主角都超有功力!


雖然場景發生在離台灣非常遙遠的非洲
然而許多對話許多人性
許許多多人性的掙扎和醜惡
良善和正直
彷彿也是脫離時空和種族的界限
到處都有

故事是改編於1994年的盧安達大屠殺
講的是境內胡圖人(Hutu)以消滅圖西人(Tutsi)為由
展開了極恐怖的種族大屠殺,不論男女老幼一律屠殺
非做到種族滅絕不可。此事件雖然震驚了全世界,
當時卻沒有任何國家伸出援手,
坐視屠殺不顧乃至最後結果慘絕人寰
在長達100天的屠殺中,竟將近有100萬人被殺害
並造成10萬名兒童成為無家可歸的孤兒
然而因為盧安達是個小國
在國際上沒有任何政治利益
於是大家都冷眼旁觀
看著這個小國的境內人民彼此仇殺
在境內只剩下一堆屍骨和滿目瘡痍的家園

原來人可以這麼兇殘
原來政治利益和一已之私
可以自我毁滅

政治人物的操弄將人性的劣根與獸性發揮至盡
同樣的一片土地的家人,朋友親戚和鄰居被迫分邊
從身份證的印記蓋的是圖西或西圖族來判定生死
天下倉生是權利鬥爭者的祭品
小老百姓永遠是任由擺布的玩具!
慘..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這部剛上檔的片子

大家都在說很扯

我索性在廳外直接拿起紙和筆,

畫出了每個片中的時間點和參考線

不管別人的側目和君就大聲討論起來了哈哈

整個很認真的感覺。。

文字的寶貴在於他真的能穿越時空

搭起一座最令人醉心的情橋。

不管是挑情或大吵,這人類文明的累積就是有辦法主宰你心跳速度

雖然不能見面也碰觸不到

而且..整片真的有那麼點拗味

但那又如何..就是人的感覺嘛

有Fㄩ比較重要

而且又是鬼門開又是情人節

片商推的正是時侯

相關味道的片子也很多

像是”觸不到的戀人”。穿越時空愛上你”,”出竅情人””第六感生死戀”


”電子情人”。。中國古代名戲曲”牡丹亭”。。。還有什麼我忘記的,再加上來吧!

場景的穿插,或浪漫的鋪陳,或引起鼻酸的橋段

都各有各的影子啦互相交錯互相神似。。。

耍浪漫的電影千古以來都是大家的最愛

浪漫無罪!超合理就是了!去看去看!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不愛看狗的電影
因為會執著在狗和人之間的感情
感覺太煽情
還有一種是用特效一直在搞笑
弄成超喜戲
或是鬧劇!
要不然就是像可魯的步調太慢
我連看都沒看完.真好笑!
不過極地長征我很喜歡
剛剛好可以感動我

原來啥士奇那麼可愛
原來掉到冰縫去不可以任意掙扎
反而要抱緊冰塊..因為被凍死比被淹死好
而且狗群失去人類的飼養和照料
也會產生一種很特別主權關係.
印象最深的是,一直居於領導地位的馬雅
在自己腿傷之後
連同伴獵來的鳥肉都不敢放肆大吃
即使是在那麼險惡的環境下,它都還有羞恥心
知道自己有了"殘缺"不再能戀棧完美的領袖之位
(反觀我們的領導人....哀..好啦不說!)
從理智的觀點看,移情是一種錯覺,是一種迷信,
但是如果沒有了移情
世界不過是一塊頑石,,,朱光潛說的
電影一直是我移情的大工具,嘻笑怒罵可以很直!
而且安全又衞生不傷人又不傷身..哈哈
我看見那麼多狗我很愛
但是更堅決認為自己不適合養狗
因為太牽掛了!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長好意把女王的教室燒成DVD和我一起分享
趁著端午節沒什麼事
好好的欣賞了前兩集

我從來不哈日也未曾被韓流淹没過
電影和電視劇
我很侷限的活在西方面孔的世界裡
那是一種長期下來說不上的習慣
好像加油熄火時會自然吐出"95加滿一樣"
順理成章而已

女王的教室是以日本半崎小學六年三班學生
及級任老師相處一年的生活紀錄
老實說
看完兩集我最大的感覺是
飾演冷酷無情的魔鬼老師天海祐希
太正了吧..^_^(身材容貌都超正)

(如果學生家長知道他苦心對我推荐的片子對我而言
沒有任何啟發而只是被演員的美貌所迷惑..一定三條線)

或許因為劇中的背景和自己的生活太過相關
才會更覺得"那不過是戲"
正像律師看洛城紶網
醫師看"急診室的春天"
紐約客看"SEX AND THE CITY"
都會說"那是戲!"一樣
我無意批評編劇故意渲染某些老師對待學生的"花招"和"心態"
至少他在某些對白的設計是很貼近學生的
但...從很多的師生案件判例
可以側面得知很多法官從小對老師的印象一直都是不好的
(或許老師太勢利,或許體罰,或許在某個關鍵點讓他們曾受過委屈而影響人生)
所以好不容易可以對這個角色有些強制力
身為法官的他們當然得好好把握.(以上屬實)

"我是為妳好"這句話是老師最常掛在嘴邊的話
但若做個民意調查
(年齡不拘)
問卷上的問題是"從小到大妳心懷感謝的老師有幾個?"
做個統計和平均
不知道答案會不會讓現任老師們無力又汗顏?
於是
老師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又成了哈姆雷特的問題.

體罰、恐嚇、侵害隱私、是史上最恐怖魔鬼老師-天海祐希的拿手好戲
她的班級經營全部以以下三個信念做出發
第一.「愚昧與懶惰的人,將終生為不公平待遇所苦;
聰明與努力的人,將獲得無數特權」
第二,全世界只有6﹪的人,能夠過幸福快樂的生活」
第三,「特權階級的優渥生活,全靠低薪工作、高額稅金的平凡大眾」…

於是上學的唯一目標便是"拼到好成績"以便進入私立中學
每週一次的考試
全班排名(台北市教育局說不行)
成績好的可以先選座位
倒數兩名的人就擔任班代
"負責所有班上的雜事..."
以便讓全班同學可以好好的衝成績.考高分
而下了課也只有前兩名的同學可以和她講話..
並且也可享受特權

我倒很想很想訪問編劇
創作這部戲的歷史心路歷程
是看太多春風化雨的片子
覺得老師被神話了而想來個顛覆?
還是在麻辣教師與高校教師這種另類校園環境中
再在收視生態中另闢一條康莊大道?
或者只是以自身的經驗做骨架
為自己年少的曾經做一個註解分享給觀眾?

我突然想起我第一年實習時
我的指導主任告訴我
當老師就是要"高深莫測"
這四個字我記住了
但好像十幾年來.沒有學生對我的觀感是這樣
或許我真的不是個好老師
以致於.沒有達到高深莫測的境界
今天看到女王的教室
突然發現..她正應了這四個字
表情極少
但說話卻堅定不容挑戰帶點陰森

六年級的孩子在這樣的班級
一定能加強自己的適應力
老師的班級經營像一道菜
喜歡的人猛稱讚
不適應的人..一定挑淡說鹹
雖然我還沒看完所有的片子
但我預測老師的魔鬼對待
一定是個伏筆
一開始不合理的嚴格
但漸漸會展現柔軟的一面
只要一點點..學生們就覺得恩澤無限..

(應該是會這樣發展吧)

我當老師
好像沒這麼複雜
我比較就事論事
很棒我就稱讚妳
很混我就挑挑你
很乖我就表揚你
很壞我就點醒你

叫我用相機和錄音筆去把學生負面的樣子錄下來
當做把柄
叫他們"歸順"我
這好像和我一點也不像
學生是可以挑戰我或吐槽我的
就像我也可以捉弄他們或嚇唬他們一樣
學生不喜歡老師這是一定的
如果我的學生不喜歡我..我不會怎樣!

如果我是女王教師的學生
我會怎麼辦
我會考很高分
但完全不理她
她講話我就教全班做出地震防災的動作
即使她是為了我的未來做付出
但我還是比較希望她對待我的方式
人性化一點

如果我是六年三班的家長
我會對老師說
以後孩子就算沒工作我也不會怪妳
只要她功課有按時交出..一切妳放心請高抬貴手

如果我是女王教師的同事
我看到她會怕
然後說.我真佩服妳能滴水不漏的對待學生
國稅局真的需要妳種人

如果我是女王教師的家人
我會告訴她
家人也需要妳的用心..

當然我知道
女王教師的境界
我一輩子都達不到
但如果演這戲能賺到名氣
這個跳板對某些想成名的人..真是還不賴!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看圖說話第一張




第二張


第三張


今天想說的就差不多是這樣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來就是宗教味和文化氣息十足的書
太可惜
書中一些懸疑和奧妙沒有帶出
雖然有些部分因科技手法處理而加分
但整部片子
緩慢了點(以純娛樂的角度看,阿湯哥的MIP3顯然棈采太多)
唯一讓我有點感覺的是
看到那些十年前蜜月的各個景點...哈哈(竟然十年了)
羅浮宮..白金漢宮,倫敦鐵橋和西敏寺之類的


口述的歷史部分太過忠實以致於引了不少呵欠
賣座雖然好.但是.是衝著大量讀者的名聲
應該不是電影本身的功勞
相信讀過原著的人都會和我有一樣的心聲
期待感十足
但電影散場時不免一聲輕嘆..

我覺得同樣是丹布朗的作品
如果是以"數位密碼"來做電影題材
不會比達文西遜色
尤其是那個死掉的丹角苑竟可以在整書中還魂
一個死角色能穿插全場
屌.

而且,數字的世界也比較大眾化
不會像宗教會有所侷限!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可能的任務三

可以用目不暇給來形容

這幾年來一直對特效為主的電影有點反胃

在我心中因為特效和動畫不增分反減分的前三名是

無極.世界大戰,,和金剛

哈哈(我還真壞)

如果電影回歸純娛樂沒有人文省思或文化的包袱

那觀眾真是盡得響宴,一派輕鬆

不可能任務三說來沒有要文以明道或文以載道

但一片下來的緊湊

或莞爾,或懸疑,或巧思獨具,或童心乍現

陸海空高科技輪翻上場

美歐亞大陸人情各異之趣

熱熱鬧鬧又規規矩矩的誠懇鋪陳

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抓得真講究

該來的效果和劇情完美配對

符合觀眾期待又不忘在關鍵時來點轉折

讓影迷也有驚呼的原來如此

劇情骨架不變

拍到第三集還能滿堂采

也算是不辜負大家

哈哈..會不會太精采了啊?

阿湯哥你真的幫那大爛片世界末日雪恥了耶

拍拍手拍拍手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希望不要像世界末日那麼軟那麼糟

星期六早上搞瑜珈
星期六下午打籃球
星期日下午去河濱騎車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創意十足
笑聲不斷
在我動畫欣賞史中
又寫下一筆精采!
我喜歡!值得看!
少說多看到這裡!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願是那小草
沒什麼
突然想起這個歌
順手就打了起來
和大家一樣

想知道
候佩岑和楊乃文相遇會是什麼狀況嗎
NANA會告訴妳

沒有老公在的日子真的讚
徹底的自由...
(妳有自由時妳不覺得,但妳沒自由時.那突然而來的自由將會無邊際的擴大..只有我自己懂)

自從心中將一種甜美而柔軟的悸動封存後
這段日子在米卦明師的"忠告"下
專心培養了一兩個習慣
其中一個是
跳脫自己的經驗去經驗--
你有沒有一種習慣
在電影中找自己或好友的影子
哪一個意念和自己一樣
哪一個畫面曾經經歷
哪一個橋段是自己的希望
哪一個角色根本就是自已或根本就是他或她?

有吧..但這是最壞的慣性
自憐自愛自悲自殘由此而起
NANA....(本來我說只愛看歐美片)
但反正放在"軍火之王"旁邊
就好像餃子配酸辣湯一樣自然
順手也就租了(一場自己都很難解釋的租片意外)

兩個NANA的故事
其實還頗好看
但為了訓練"收歛"淚腺...
我一路看下簡直是上瑜珈的翻版
吸氣and吐氣
吸氣and吐氣........
不管是劇情動容到哪
我都有本事緊咬下唇過了算了...頂多就是紅眼眶
淚腺挑戰濫情算有所成
寫到這
我又想起前陣子霍元甲爆紅時
廣播節目主持人johnny 一直要觀眾call in  
發表一下自己最感動的是哪一段
好笑的是..大家講來講去就不出那三段
一是打倒日本人
一是在雲南頓悟
一是成立精武門...
但只有自己是感動農靜蓀對霍元甲不棄之堅貞友情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自己的感動和別人不同



今天的NANA...會不會也和別人有不同的觸動領域
(當然..不會有人和我討論..只有我的自言自語吧)

一路看下我都可以"安然度過"
但到最後一幕
"巧"為"候佩岑NANA"開門的那一幕
我竟然半秒飆出一張衞生紙的眼淚
我的媽啊
會不會太感動了
如果我有一個朋友
會安排杰倫為我開回家的門
我想我會整個癱掉吧...

其實NANA不是兩個人
是一個人
一個人內冷外熱
一個人外冷內熱
的交互拼湊
看遇到誰
看踫到什麼事
看要寄託未來
或要在記憶翻滾的
各種樣貌
有時幸福有如家人陪伴
有時孤獨彷彿世界遺棄
起起伏伏
快樂痛苦
交錯延續

NANA其實是一個人
你說對不對?


(我最喜歡那個blast中的那個律師,,,,反差效果最大
有一幕是光頭戴紳士帽,搭龐克刺鍊..拿3G手機坐在律師樓...
哇賽,,,一眼搞不清楚他是幹嘛的..哈哈..
我特愛這種混沌理論)


老爺不在....真好

今天打到這兒

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